首页
>> 新闻中心 >> 法院风采
法官吴均二三事
作者:石中玉 发布日期:2017-09-27 字号:[ ]

  吴均,淮安市清江浦区人民法院速裁庭主审法官。一张人畜无害的圆脸,常带着憨实的笑容,亲和力十颗星。有人说他像刘青云,细看,长相和气质都有点像。不过,你不要被他不起眼的头衔和外表迷惑,他可是个有故事的法官。

  “那个大叔叫吴均,在涟水法院当过副庭长,后来被选任至涟水纪委工作,但他热爱审判事业,淡泊名利,所以回来做了个入额法官。”工作之余,96年出生的新同事听到了这样介绍。不熟悉他的人会惊讶于他放弃纪委领导的职位,选择到法院做一名普通的法官。熟悉他的人却知道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法官。不信?请看:

  明察秋毫  法官眼里揉不得沙子

  民事案件中,当事人为了自己的利益,歪曲事实,甚至伪造证据,屡见不鲜。一般情况下,法官心里有数,口头训斥一下,或者直接认定证据无效,不采纳意见也就完了。虽然民诉法明文规定: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,可以予以训诫、责令具结悔过。但一般法官都认为案结事了才最重要,至于当事人的一些不诚信的小动作,懒得理会。然而,这次,这个当事人老王有点背,因为他遇到了法官吴均。

  庭审中,老王说着满口编造的谎言,企图歪曲事实,干扰法官视线。面对老王逻辑混乱、漏洞百出的谎言,吴法官一连串的设问步步紧逼,老王不得不承认自己说的不是实话。案件也一步步抽丝剥茧,水落石出。庭审即将结束,吴法官没有宣布闭庭,而是铿锵有力地说“鉴于被告庭审中未真实陈述,构成妨害民事诉讼,尚未造成严重后果,现本庭要求被告立即具结悔过”。老王和他的代理人都懵了,民事诉讼还出了个具结悔过?还是代理人反应快,说:“老王,你写吧”。老王自知理亏,埋头写下了具结悔过书,当场提交给了法庭。好吧,民事案件,具结悔过,见识了。

  不畏权贵    硬汉子铁骨铮铮

  有这样一些人,平时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,有特权,凡事都要有点特殊待遇。不知是谁惯出的他们的坏毛病,但是,这一次他们走了麦城,因为他遇到了法官吴均。

  一起物业案件,因业主未交物业费,物业公司将业主告上了法庭。庭审中一个小伙子态度傲慢,藐视法庭,甚至说“我爸是XX单位的XX长……”一直提醒他注意法庭纪律的吴法官平静而又威严地说“你这样说会让别人瞧不起你,你给你爸丢脸了。人人都是平等的,你却有这种特权思想,你爸来了我也要批评他。”一席话义正辞严,说得小伙子面红耳赤,却不得不对眼前这个职位比他父亲低很多的小法官刮目相看。

  法官外出办案,会遇到一些单位不配合,甚至故意刁难,有时只好无功而返,待协调好再去办理,在法院案多人少的现状下,这种情况真是雪上加霜,却又无可奈何。吴法官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。有一次,他带着书记员到外地看守所开庭,长途跋涉后,他们来到了被告所在的看守所。看守所工作人员却说什么也不让他们进去,借口只有预约了才能去开庭阻挠他们办案。事实上,该单位既未对外公布该项规定,也无法从公安网站上查到该单位联系方式,又远在数百里之遥,提前预约根本不可能实现。如果开不成庭,将浪费两个人一天的时间,在年底结案的紧要时刻,要再抽出一天的时间还真办不到。案件办理时间延长,将加大当事人的诉累,还会引起当事人的不满,甚至对司法公正的怀疑。眼看着书记员好话说尽,看守所就是不肯让他们去开庭。面对无端阻挠,吴法官怒了,“如果你们故意人为设置障碍,不配合法院工作,你们的行为将构成妨害民事诉讼,妨害民事诉讼对个人最高可处10万元罚款,对单位最高可处100万元罚款。我们将根据你们的违法情节对你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。”话语里透着坚定与权威。不知是担心被罚款,还是被吴法官强大的决心与气场所震摄,看守所工作人员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,不仅同意让他们开庭,还毕恭毕敬地为他们安排场地。这还真不是一般的本事。

  同情弱者   侠骨亦有柔情

  法官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,有时明知当事人很可怜,却无法支持他的主张,法官吴均就遇到了这样的事。一个民间借贷案件的当事人,向法庭主张要求被告偿还欠款。经查,原告要求被告还款证据不足,且没有法律依据,无法支持原告的主张。庭审结束了,苍老的原告潸然泪下,说自己身体有病,涉案款项是自己的养老钱,不仅要不回头,还要贴诉讼费,家里实在困难。吴法官向原告释明不能支持的原因后,说:“要不,诉讼费我替你出。”说着,从口袋里掏出钱塞到老人手上。老人连忙推辞说:“不,我不能要你的钱。”在吴法官的一再坚持下,老人只好收下了,连声说“谢谢,谢谢,你是好人,败诉了我不怪你”。老人走了,书记员开玩笑说“你这样办案还得自己贴钱,你的案件那么多,贴得起吗?”。吴均呵呵一笑,幽默地说:“人在江湖飘,哪有不吃亏?”。

  魏晋时期,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、超然物外,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,正是因为精神的超俗,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,却失之于空谈误国。而今天这样一个法官,一身魏晋遗风,却一年办案八百多件,举重若轻,更显风流。因为他比那些士大夫们多了对公平正义的追求,对法律的信仰,和对审判事业的执着。这样的法官,是中国司法事业的希望,也是中国法治事业的基石。

 
 

【打印本页】【关闭窗口】